道口贷:校友供应链金融服务小微

[ 来源 ]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记者:胡萍

  上线于2014年12月的道口贷,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转化。正因为其背景的不同,道口贷创立并实践着“校友网络关系+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日前,道口贷董事长兼CEO罗川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校友网络关系+供应链金融”。

  记者:目前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有哪些?服务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如何发挥优势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罗川:常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融资等,道口贷上的融资项目偏重应收账款融资。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好处就是,用信息化降低征信成本,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中间成本,以此加强金融服务的能力。我们在上线之前一直在对国内外的金融、互联网金融业态做研究,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很多平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它不是用风险定价的形式来做平台,而是把民间的小贷公司模式整体搬到互联网上。从金融本质出发,越高的融资成本就对应越高的风险,线下获客的方式会显著拉高资金成本。

  道口贷是通过企业的ERP数据片段来甄别核心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前景发展和现金流动情况,还通过工商、社交网络和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技术来验证获取信息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的基础合同、发票信息、付款信息等原始单据来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可以说,我们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中间成本,以此给融资企业低成本融资的条件。

  记者: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会借助股东所处行业背景,从而服务其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道口贷与其他同类机构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如何增加企业黏性?

  罗川:道口贷校友供应链融资引进校友网络征信,为校友核心企业的上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通过道口贷平台向社会投资人转让其对核心企业下属子公司的应收账款来完成融资,项目到期后由应收账款的原债务人进行偿还。

  除了简单的信贷之外,我们还帮助核心企业规划资金流,让它知道如何规划它供应链上的企业,以优化整体资金流动,这是我们对核心企业的增值服务。

  记者:风控如何把握?

  罗川:通过信息的充分披露、校友网络关系的充分披露和供应链上信息的充分披露,来去除掉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中间成本。可以说是通过对信息的充分披露,使所有投资人共同监督借款的需求和用途,并去除中间成本,最终有效实现投融双方的低成本交易,使双方更合意。所以,“校友网络关系+供应链金融”其实就是我们风控的关键要素。我们要求核心企业充分披露交易细节,是在道德约束和信用约束的基础上,更透明、公开地将融资项目展现在基于社会化评价体系的平台上。

  这是我们的一项创新实践,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最大限度的信息披露。向公众披露项目相关信息、历史数据、历史项目以及融资企业信用状况、资金流向等,做到每一笔投资均可追溯。同时,还引入“校友网络”,向公众披露核心企业管理者或实际控制人姓名及其学校学籍信息。通过对企业信息的充分披露,对企业构成信用约束;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披露,是对企业家个人构成信用约束;而对控制人校友信息的披露,则是将其置于校友网络的信用约束里。我们知道,大学校友是现代社会人众多社交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此也更加被珍视,这些无疑会极大增加违约成本。

  记者: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激烈,道口贷目前业绩如何?规模与效益您认为哪个更重要?

  罗川:目前我们累计成交额接近21亿元,平均标的额度125万元,最小额度为1.25万元。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宜发展太快,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就是要管理风险。与别的行业不同的是,金融行业交易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对金融来说,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稳当,快速积累规模就是快速积累风险。我们不会因为想要扩张整体规模就放松对核心企业的甄别,我们一直坚持严格控制核心企业的准入,是因为稳步发展能让我们走得更长久。

  记者:作为从业者,您认为目前P2P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供应链融资前景如何?

  罗川:第一,风险管理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目前P2P行业大部分的创新仍停留在营销端,互联网技术更多作为资产销售的渠道。第二,企业融资成本高,优质资产缺乏。第三,信息严重不透明,风险揭示不充分。

  目前,在道口贷上交易的资产是众多中小企业对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我认为这种供应链融资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如果整个金融系统能逐渐改变传统,以动产而非房地产抵押作为信贷的基础信用,中国的金融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支持,从而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生产结构的转变。目前我们已累计为超过350家中小微企业完成融资,希望未来能服务十万家这样的企业,那样道口贷就会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公司。

  (《金融时报》创刊于1987年5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交通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等八大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联合创办,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以股份制形式创办的新闻媒体。)